你的位置:pg电子蝶恋花 > 新闻动态 > >一个人总把事情搞砸的原因:不是粗心、也不是没能力,而是没有悟透“棉花糖定律”
热点资讯
新闻动态

一个人总把事情搞砸的原因:不是粗心、也不是没能力,而是没有悟透“棉花糖定律”

发布日期:2025-08-16 23:49    点击次数:97

现在你身边有两个选项,一是等10年你会获得100万,二是不用等,马上就能给你20万,你会选哪个?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第二个,马上拿走20万。原因很简单,因为20万近在咫尺,而等10年虽然能得到100万但太漫长,这其实就是大多数人无法成功的关键。

图片

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Walter Michel做了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Marshmallow experiment)又称延迟满足实验;该研究意在通过追踪儿童抵抗及时诱惑的行为,揭示自控力与长期成就的关联。

图片

研究对象均为4~6岁的儿童,他们被分到单独的房间,每个人的桌上都摆上了一个棉花糖;研究人员告知这些儿童,若他们等待15分钟再吃这块糖,他们可额外获得一块棉花糖,若立即吃掉棉花糖,则没有任何奖励。然而,面对额外奖励,2/3的孩子还是无法抗拒自己的本能,在30秒至15分钟内吃掉了这块棉花糖,只有少部分孩子得到了奖励。

图片

实验到此并未结束,米歇尔继续对这些孩子进行了长达40年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能够抵抗即时诱惑,得到额外奖励的孩子往往比那些迫不及待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在学业成绩上表现的更加出色。此外,这种能抵抗即时诱惑的能力影响深远,成年后的他们往往比常人更自信,抗压能力更强,并且更自律,人际关系更佳。

图片

因此实验者们发现之后的意义就是延迟满足能力比智商更能预测长期成功,是普通人逆袭的关键心理特质。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你总是把事情搞砸,不是因为你粗心,也不是因为你没能力,是因为你没有悟透棉花糖定律。缺乏延迟满足能力的人,会因小失大,无自控力,搞砸事情无可避免。

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建立声誉要20年,毁掉它只要5分钟,只有分清主次,合理自控的人才有资格成功。

抵制即时诱惑并非单纯靠意志力硬扛,而是通过分散注意力降低等待的痛苦,将焦点从诱惑物移开。

图片

延迟满足能力是拥有自控力,但不等于自我压抑。从神经科学角度来讲,延迟满足者的前额叶皮层更活跃,能够有效压制边缘系统的短暂冲动;只有当人学会与未来共谋,在当下的每一步微小选择里,埋下时间发酵的伏笔,才是对价值系列的理性排序。这种能力并非天生,可靠后天习得。

图片

首先你可以每天花三分钟想象未来成功的具体细节,如5年后的理想职业状态,健康状态等;并且用文字以及图片记录并贴在显眼的地方,这种可视化训练可以激活前额叶皮层,削弱当下自我的冲动主导行为,来自《健康心理学》一项研究显示,减肥者如果在冰箱贴理想身材照,那么其零食消费会降低30%。适度想象能够加深人对目标的执着与执行力。

图片

其次,保持物理环境上的支持,减少诱惑物的存在;比如减肥者想吃的零食,比如备考者想偷懒的手机或者其他娱乐工具,要有意识的降低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最后,当你面对即时诱惑或者本能冲动时,可以试着强制自己等待十分钟再做决定;等待的时间里就是你夺回控制权的关键时期,并且还需要辅之以适度小奖励,以达到自我强化的目的。

图片

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Schools of behaviorist psychology)认为人的行为可被后天塑造强化,关键就是通过奖励建立一定条件反射;当你的目标成为获得奖励的“锚点”,那么你会更愿意为此付出;比如想进行完成某项专业考试,那么就可以把考试需要复习的章节按时间拆解为小章节;每完成一个目标就奖励自己买一个喜欢的小组件,如此循环往复,你会自觉控制自己去抵抗即时诱惑,朝着目标前进。

图片

其次,想要强化自己的行为,还可以采用榜样效应(Model Effect);将该目标的成功者视作自己未来的模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延迟满足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延迟满足并非无限忍耐,也并不意味着要牺牲人的幸福感;过度等待的事物或许有价值,但不一定适合你,因此当你发现等待无用,那么请换一个选择。-The End -作者-观南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牛仔裤拍照,9个动作跟着拍,拍照松弛漂亮,大方漂亮好身材
下一篇:没有了